听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听故事

田鹏伟:疫路同行 不负生命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0-06-29  点击:320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田鹏伟,今年2月,我和我的妻子作为湘雅三医院的护士,共同加入了支援武汉抗疫的队伍,而今天我感到特别荣幸,能代表我的妻子,代表我们团队的133名战友,来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抗疫故事。

援鄂这件事,对我们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医务人员来说,这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不后悔的选择。在医院我和我的妻子都是护士,在家里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大4岁,小的2岁,疫情爆发,我和妻子凭着职业敏感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时刻准备上战场,很多人都问过我们,当初为什么留下两个小孩两人一起出征,的确当时我们也为谁留下来照顾家里还争论过。但是妻子态度很坚定的说:"我要陪着你去前线,我们说过任何困难都要一起面对共进退的,尤其在这个随时有被感染风险的时刻,在你身边我才能安心,我们可以把老人和小孩都送回老家,我相信等我们这次出征回来,疫情也差不多被控制了,到那时就可以接小孩回来上学了"。最后我决定尊重妻子的意愿,把孩子送回老家,两人一起出征,出征时,孩子发来视频,用稚嫩的声音说着,爸爸妈妈你们要好好保护自己早点回来,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当时我和妻子都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妻子更是哽咽了,而我扭过头去把眼泪硬是憋了回去,我对自己说,这个时候,我必须要让老婆和孩子看到我的坚强。

武汉是疫情爆发的源头,更是重灾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知只有湖北控制住疫情,全国才会安全。时间紧急,任务沉重,来到武汉的第二天,武汉就发起“应收尽收”的总攻,我们医疗队任务是接管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一个50张床位的危重病房,医疗队立即着手整理病房,收治病人,作为首战出征夜班的一员,本来是1点的班,为了提前熟悉情况,我们晚上10点就乘车前往医院,这时武汉的夜,很安静,路上看不到行人,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寂静得让我这个在ICU干了13年的老兵对今晚大规模的收治病人依然心里没底有些担心,我们到达医院后,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护士长小心翼翼的给我们逐个检查把完关后进入隔离区,到了战斗区,大家一心只想给病人最快的安排床位和及时的治疗护理,饥饿,疲惫,以及像我这个两个小时不喝水就心慌的人,也早被忙碌忘了还有这回事了,不停的跟大家一起准备床单位,备氧气,上监护仪,连接呼吸机管路,调节参数试机,处理医嘱。等脱下满身汗水的防护服回到酒店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这就是首战,我们病区在这个晚夜班一共收治了48名重症的新冠患者。之后为了更好的管理帮助病人,领导决议后决定前线临时组建特种兵。RT(呼吸治疗师),我报名参加了呼吸治疗师的临时培训,加上ICU的工作经验,我担任了我们护理组内的呼吸治疗师及重症患者管理的重任。

2月14 日情人节这天,医院宣传办推出了最美抗疫爱情,70后的组长苏麻麻,80后的我们和90后的冉冉,我们都很荣幸的在同一个护理组,这一天,我和妻子得到了一个特权,互为对方打一针”增强免疫力的胸腺肽”。当情人节礼物,这将是我们最刻骨铭心、最特别、最终身难忘的礼物了,头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痛并温暖且温馨是那种感动。这天晚上是我和我妻子一起值晚班。在我们组护士长苏麻麻的鼓励及同意下,我们穿戴好防护服后,隔着3层手套,我牵起了妻子的手,留下了这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后牵着妻子的手走过四道隔离门进入病房,虽然手套太厚,感觉不到对方的温度,但我们心里却暖暖的,很踏实,进入到隔离病房,我两分派在危重症患者组,这好像又回到了初相识的时候,那时我是老师,她是我的学生,我也是这样带着她,在ICU管理病人,打针,换药,喂饭,观察监护仪呼吸机,不停歇的忙碌,现在,她成了我的妻子更是我最可靠的战友,我们共同奋战在抗疫前线,我相信,这将是我们婚姻长河中最值得难忘的情人节。夜里三点,我们下班了,虽然已是满身疲惫,但仍旧充满激情,我们在医院的走道上留下了难忘的欢声笑语。

我们护理组在武汉实行的是分组包干制,在B7西的49个日日夜夜里,我们一直是一个团队在一起战斗,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团队协作,这是我们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不能自理,一解完大便都习惯性到处抹,有时还会弄的自己满身满脸都是,每次都是4-5个人齐心协力为他抹洗干净更换好床单。这视频就是我们组的老师们历时40分钟才把病人清理更换干净,我记得当时大家边擦洗还边自我安慰,我们把它当过家家玩泥巴,就不脏不臭了。隔壁病床的爷爷看到了我们的工作后感慨到“你们辛苦了,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孝顺的子女外,再没有人能这么耐心毫无怨言的干这脏活累活了,也就只有你们护士就能做到,我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有你们这么耐心啊。”对于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操作,但是,在隔离病房,厚重的防护服下,我们往往需要多个队友协助才能完成,而我们收治的这批新冠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没有亲人的陪伴,我们每个护士就成为了他们的临时家属和亲人。

作为一个医疗团队,医护之间完美的协作至关重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保证医疗工作有序且有效的进行,才能保证病人的救治和安全。虽然我们的团队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医疗团队,但是团队协作的默契却一点也不逊色。还记得220晚上,我们收治了一位78岁男性老年患者.入院时心率144次/分,呼吸40次/分SPO2在无创呼吸机支持下只有75%,严重ARDS需要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各老师分工合作,准备呼吸机,插管摆体位,注射镇静药,以及插管后的俯卧位通气,翻身吸痰护理,直到第二天病情稳定后转往ICU。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医护的合作和大家奉献的精神。由于大家的合作为病人才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为后期恢复也争取宝贵时间。

针对高龄新冠患者的护理问题和难点,我们护理三组在钟主任和苏老师的带领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及询证护理,携同同济医院的老师,展开了病区的个案护理查房,及时掌握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重点和难点。由我进行了查房汇报,这是我们查房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88岁的李奶奶和94岁的孙爷爷,80后的我和90后的妻子,8090的年纪,8090的年代,我们治愈爷爷奶奶的新冠,爷爷奶奶也改变了我们的婚姻爱情观,一场战役,一代传承,通过爷爷奶奶的爱情,婚姻得到了最好的传承,我们也将以爷爷奶奶为榜样,用心经营我的家庭。

在前线的这段日子里,我感受到了武汉是个热血的城市,也是个英雄的城市,我们一起见证了举全国之力保护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历时52天,3月28日,把最后3位患者转诊,病房进行清空消杀,我们顶着独特造型小心心,平安返回长沙,在这52个日日夜夜里,我们133人身在武汉同济抗疫,无数牵挂的心在医院在科室,感谢医院领导及各部门的老师们,用浓浓的爱托起前方的医疗队,因为有你们坚强的后盾,我们可以义无反顾的一往无前,感谢我们的科室,用无尽的关怀和爱关心着在前线的我们,更感谢一起日夜拼搏的有爱有战斗力的队友们,我们一起拼过命,这份战友情将永存心间。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身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也为身为一名湘雅战士而感到自豪,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做新湘雅护理人。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