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中华上下五千年,兴亡千百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暝之时多。庚子年初之瘟疫,乃是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又一次考验。这是一场时代奔涌洪流中的一次急漩,或为中流砥柱,或为渺小泥沙,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身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是这场磨练的亲历者,亦是这次中华文明勇气赞歌的书写者。
从护士到主管护师,这是我在医院工作的第 16 个年头。如今回忆当时支援武汉的桩桩件件,都像发生在昨日一般清晰深刻。武汉疫情爆发之时,死神的传唤信纷至沓来,恐惧、担忧、焦灼等情绪紧紧地攥住每一个人的心,医院里每一个工作者的脸上都隐隐间杂着一丝愁容。正月十四晚上,医院发布临时通知,需要征集一批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听到这个消息,恐惧与勇气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因为我们会恐惧死亡的威胁,无法直视家人担忧的泪光;亦因为我们与身处时艰中的同胞呼吸与共,感同身受。我所畏惧的死神,便是无数病患所与之搏斗的对象;我所记挂的亲人,武汉千千万万个家属何尝不担忧身处病房中的亲人呢?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沉思片刻我便下定决心,委托护士长帮我报名。我深切地感受到勇气正从我的胸中喷薄而出。
元宵节当天,我们带着家人的牵挂、肩上的责任与满怀的勇气出发了。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原本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下车后的场景还是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曾经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竟无一个人影,寒风瑟瑟,仿佛一座死城。曾经可能为我们所抱怨的堵车、拥挤、喧闹一去不返时,方知往日“寻常”来之不易。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英勇的民族,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就是一部勇气的赞歌。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我们向死神发起挑战!
下了车稍事休息,我们便匆匆放下行囊开始了工作。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关注病人的心理动态、核对医嘱、测量记录生命体征、摆药、消杀等都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自认在医护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出发前也已对病毒情况和抗疫措施作了充分的学习,然而环境的艰苦和疫病的严重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范围。身着防护服进入重症病房,在一层层防护下,还未行动就已有点透不过气,说几句话,护目镜上就起了小雾,平时简简单单一个操作,居然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完成。从重症病房出来,口罩勒出脸上一条条褶皱;脱下防护服时,即使气候依旧寒冷,然而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所浸透;每次闭环回到酒店都要进行消杀、洗浴。虽然工作强度大、责任重,但心是暖的,医院领导、同事、朋友和家人给予我们许多关心和问候,让我们感到有无限的力量。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们在心中暗许下对未来的期盼。身处抗疫集体,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
出院前一天,“粉红爷爷”知道我明天不上班,坚持一定要亲自送我出病房。送出病房的那一刻,爷爷拍拍我的肩膀问,能不能给我一个拥抱,我欣然张开怀抱坚定地抱住爷爷瘦弱的身躯。这些日子所经历的苦难与温情,都历历在目,心头的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却嗫嚅不出,最终化作滚烫的泪水奔涌而出。最后,我们约定待疫情结束,一起相约杨开慧的故乡(我的家乡)相聚,到时互相摘下口罩,好好看看我们这对“临时父女”的真正容颜。
抗疫三年,有太多的辛酸苦楚,也有太多的温情脉脉。当我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了抗击疫情的三年,有一种无法言语的自豪感。我很感谢当时在请愿书上勇敢签字的自己,很感谢当时给予我们无尽关怀和鼓励的医院、同伴、家人,很感谢始终为人民服务、护民众健康的党和国家。抗击疫情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另一种意义的“长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相信我们这一代亦会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时代。
如今,疫情已然宣告结束,但我们这代人的“长征”仍在继续。如今的湖南,江岸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孩童欢逐。“今日”的我目睹这一片生机盎然,这是“昨日”的我们所期盼的“明天”。此时的“粉红爷爷”应该也沐浴在湖北的拂面春光之中吧。所有随风而逝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厚德精医,止于至善”的院训,将救死扶伤作为永恒不变的信仰,彰显新时代新湘雅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我坚信,“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字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