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回忆往昔,抗疫路上一幕幕感人画面涌上心头。那是风传花信,雨濯春尘的 2020 年春节,来势汹猛的新冠病毒将魔爪伸向了我们亲爱的祖国,被感染的人群像潮汐般蔓延开来,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万家灯火、祥和团聚的日子。
不平凡的春节,“门诊玫瑰”勇毅博浪前行,火速奔赴抗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严峻形势,我们无法阻挡疫情的波涛汹涌,我们唯有勇毅博浪前行。作为门诊人,全体 24 小时待命,当时我刚好抵达几百公里外老家与父母兄妹欢度春节。接到抗疫命令后,来不及细叙思念,顾不上嘘寒问暖,唯有一句“多保重、请放心”后立即踏上了夜长长、风潇潇的返程之路,其她姐妹都一样离开温暖的家迅速返岗,科护士长张秋香老师和护士长肖秀珍老师迅速参与协调组织发热门诊的组建与防控工作,肖老师还第一时间顶上了发热门诊的晚夜班,而当时肖老师年迈的母亲重病在床,一边是严峻的疫情防控,一边是病情危重的母亲,真是割舍两难。可做为优秀共产党员,她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带领她的“门诊玫瑰”团队,火速同心抗疫,她说道:“自古忠孝两难全!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她的无私大爱激励着我们精诚团结,砥砺前行!三年漫漫抗疫路上,我们在忠和孝之间,都选择了忠;在“大家”与“小家”之间,我们选择了护“大家”舍“小家”,我们心怀热望灿烂地燃烧起来,用我们闪光的生命照亮夜空,温暖他人,用勇毅担当诠释初心与使命。
踏上抗疫之路,我们都成了战疫场上的精锐战士。
门诊是医院抗疫的前沿阵地,既要抓好防疫抗疫,又要满足正常就医需求,可谓是重中之重。疫情形势下,门诊人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力争全院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门诊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坚持科学防控,坚持多措并举和积极科学应战。做到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常规医疗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坚决阻断疫情输入,同时还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新冠疫情防控初期,医疗防护物质、消毒医用物品紧缺,当时的门诊人仅靠一个外科口罩,一双塑料手套“裸奔”在抗疫一线进行预检分诊和开展门诊医疗工作。尽管如此,我们没有一个姐妹掉队,都在无声的坚守。门诊护理单元经过多次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学习与培训,传达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时刻冲锋在前,保持高度警惕心,抓好重点环节与应急预案,做足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把每一个门诊护士都锻炼成了抗疫战场上的精锐战士!
作为河西唯一一所三甲医院,我们日常门诊量很大,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把好入口关,是防控路上的重点之重,于是门诊加强了预检分诊的力度,将门诊前坪搭建成了分诊的“第一阵地”。随着门诊量的不断增多,院里兄弟科室的老师纷纷前来支援,大家穿着厚重密不透气的“新装”防护服,戴着护目镜,N95 口罩,包裹得像个大粽子似的,以至于平日里每天见的同事,在被防护服全副武装包裹的情况下都不知道谁是谁!为了方便交流,我们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上班穿好防护服时在衣服背后写下名字,有时还会写上彼此熟悉的个性绰号和俏皮小名,会画上富有正能量的卡通人或物,附上加油二字,就这样咱们相互鼓劲加油、缓解压力,对抗疫充满信心与力量。下班后还不忘记调侃对方,掏出手机给对方拍下被 N95口罩勒出深痕的照片,相互笑着调侃难忘的“动人芳容”,因为咱们一起并肩上过战场,是好战友!感谢曾经支援我们的兄弟科室老师们!谢谢你们与我们“疫”路同行,正因为你们的加入和帮助,更加壮美了我们抗疫的动容画面!
战寒冬斗酷暑,寒夜里惊心动魄的“阵地”转移和持续高温“烤”验下的坚守。前坪预检分诊是我们的第一道“哨卡”,记得老师们很多次值夜班时,狂风暴雨,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将分诊棚吹秃了棚顶,安全距离的护栏被吹跑,冷搜搜的深夜里,我们用被大雨淋湿的身体护住抗疫物质,在大风大雨里将分诊台转移至门诊大厅继续工作。2022年的 7 月开始,长沙的气温最高达 43 度,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连续近 2 个月的高温,对预检分诊的人员来说,是对每一个人的极大考验。除了保证自身身体够“烤”圆满完成工作外,还要重点加强关注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和病情变化,高温下袭来的层层热浪,敞开的分诊场所,让包裹在防护服下的我们口唇发干头发晕,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早已浸透的全身闷、热、粘,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我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为避免长时坚守不上厕所,大家平时用小号尿不湿,生理期间大家就用大号加长版尿不湿,有患者戏称我们是裹了厚厚几层保鲜袋,头面部还套个密封袋的“铠甲”勇士。为了守住第一道关卡,每个进入门诊楼的患者及陪同,在“第一阵地”都要严格仔细查验三码,人人测体温,戴口罩,详细问询流行病学史,发现发热及相关症状的患者、黄码、红码、行程码带*的又有症状的人员,由专人专用通道指引、护送到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的仔细筛查,严格执行一患一陪人制度,对门诊楼实行闭环管理,为了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我们提前 1 小时到岗,有序引导患者,分时段管理,减少人员聚集,对于不能理解的患者,临时挂不上号的患者,对年纪大的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行动不便的老人,没有陪人沟通、行动障碍的患者,我们会积极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尽全力地解决患者
就医需求!始终保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永不改变!
一身白衣,用温情把爱悄然传递,默默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
如果说前坪的预检分诊是“哨卡”,那患者预检分诊后进门诊楼候诊接诊就是“前沿阵地了”,看病离不开望闻问切,这里开始了零距离接触病毒,科学防护、控制安全距离,环境消毒隔离到位,我们必须把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同事、就诊患者和陪人的安全,因此,我们将诊室布局根据防控要求进行了多次合理调整,为了不断满足防控就医的需求,我们毫不犹豫的将更衣室搬到临时建的棚子里,疫情 3 年,我们的更衣室搬了不下 5 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医疗用房,我们将候诊区所有椅子拉大间距,并贴上隔座入座的温馨提示,在诊室门口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张贴一米线,并严格执行一患一陪一诊室的制度,为了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我们仍然提前 1 小时到岗,开窗通风,消毒隔离,用物准备,再次测量体温,询问流学病史,做好登记,完善开诊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就医顺利进行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面对上级的防控要求,有些患者很不理解,会冲着我们大吼、会拍我们桌子、会对防控问询视而不见、会指着鼻子骂我们没事找事……,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怒骂,我们默默地痛哭流涕过;面对忙不完的工作,我们挥汗如雨过;面对病毒的无情,我们担心焦虑过、害怕紧张过;但为了这疫情寒冬能早日过去,我们勇敢笃定地选择了坚守。看,身穿白衣的门诊人,从早到晚站立在医院门口正确指引的她;在前棚不停测体温,问流行病学史的她;填写各种防疫资料的她;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患者的她;帮助老年患者完善电子注册资料的她;在各诊区不断巡视的她;发现突发病情变化,迅速判断病情,妥善处置危重病人的她;为保证抢救场所安静宽敞,正在疏散人群的她;那一针见血穿刺的她;正在抢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给患者行单人心肺复苏术的她;那默契的双人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她们;给癫痫发作患者口腔迅速塞入纱布避免舌头咬断的她;为了合理利用诊间,不怕累不怕苦不停“搬更衣室”的她;为保证防护物质的需求,整理和运输,跑遍楼上楼下分发物质的她;利用工作间隙给患者做健康宣教的她;楼道、环境、物体表面消杀的她;维护核酸检测、就诊秩序的她;不停回答患者前来问诊的她;给不知挂什么科的患者进行鉴别分诊的她;给患者解释各种检查需要注意事项的她;给患者协调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充当沟通桥梁的她;因病情紧急需要马上手术,一边观察病情变化,一边专业搬运护送守护生命的她;正在安慰确诊为恶性肿瘤而悲伤、焦虑、情绪失控的患者和家属的她;患者多,病情复杂,性格急躁的患者因为候诊时间稍长而大吵大闹,正在耐心解释,安抚患者及家属的她;因为没有吃早餐致低血糖晕倒,那个正在配糖水,喂病人面包的她……这里就是门诊,是医院防控的第一线,是医院的前沿阵地,身穿白衣的门诊人,从早到晚就这样一直忙碌着,默默守护着这块阵地,我们可以承受病人及家属的抱怨、可以忍痛对家人的愧疚、可以选择独自委屈流泪,我们始终本着医者初心的责任与担当,毅然坚守在“医”线,疫情无情,我们有爱,用一身无暇的白衣,用温情把爱悄然传递,默默筑起守护患者及家属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
组织的温暖关怀,是我们勇往无惧的力量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团旗飞舞。三年来,院党组织,团委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抗疫一线,整个抗疫期间,院党组织、团委多次给与我们暖心关怀,派送爱心物质和投喂心灵鸡汤,爱心包里纸条上醒目地写着“因为您的付出,才保全了我们的安康!感谢有您”!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却是给我们抗疫的充分肯定,另外,一份份切好的水果、一杯杯甜透心扉的奶茶、一罐罐充满爱的凉茶,时刻让我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疫情当前,温暖在心!我们不忘初心,牢记组织关爱,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重任。
众志成城,三年抗疫,我们终于迎来春暖花开。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经过三年战疫,疫霾逐渐散去,我们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之时。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迎来了国家全面放开,一夜之间,急危重症患者如雨后春笋般的长势增加,身边有症状的阳性患者也随之剧增,身边同事们接着一个个都高热、咳嗽、咽疼、全身肌肉疼、乏力、味觉嗅觉失去,在“羊群”工作的阳人带病坚守……好比晴日里的乌云密布,瞬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放开后抗疫的道路,仍需要我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一路向前冲。正所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危险警报尚未解除,又一场爱与生命的接力战开始了!
门诊人立即响应院里全力救治重症患者的号召,放开后最忙的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病房、呼吸与危重病区和门诊。这些部门全体医护只要还能爬起床,全员在岗!其他科室同事都请战支援相关科室,阳了的同事喉咙发不出声无法交流,就用笔和纸写出来,体温烧到39 摄氏度时吃颗布洛芬继续坚守,病情加重需要输液的同事也只能在完成工作下班后,自己给自己扎针,满负荷工作的我们只有一个想法,我们倒下了,那么多等着我们救治的病人怎么办?我们没有退路,唯有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带病奋战,才能全力救治每一个就医需要的患者!一时间抗击疫情,全员皆兵,全院上下一盘棋、一条心,阳人一起带病坚守,以医者仁心和天使之责再次齐心协力,牢牢守住那道“人民健康生命线”!
“回娘家”,过春节。随着急诊接诊数量的不断攀升,为应对急诊就诊高峰,快速落实各项防治工作要求,满足急危重患者就医需求,护理部指示门诊立即支援急诊。在这次“防治重症、保健康”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作为门诊人,我们积极响应,因为我们同样肩上担负重任,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打起这场戮力一心的配合战。我们顾不上自己也是发着高烧且虚弱的病人,挺身而出就“回娘家”了!支援的第一天,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同事们说“你出嫁多年,现在回娘家了!咱们又可以一起在科里过新年了!”几句短暂的寒暄后,马上进入角色,忙碌穿梭在茫茫的患者之中。
顽强拼搏,是我在急诊“娘家”感受到的一种抗疫精神,他们每一个人都以平凡人的血肉之躯为急危患者建起了一道坚强的生命线!除夕之夜我和黄欢老师值班,从 17:45 分接班开始,腹痛、胸闷、发热、咳嗽、车祸外伤、意外摔伤、鞭炮炸伤、呼吸困难、临产,还有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各种患者接踵而来,因为是春节没有门诊,外边很多医疗机构也都休假,此时,一边是很多咽疼脑热和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一起涌现;一边是急危重症生存与死亡的抢夺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我们忙得一身大汗,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片刻。记得白班进来的一个被高压锅炸伤的患者,头面部全部受伤,一边是患者痛苦的血肉模糊的面容;一边是着急害怕还没有吃团年饭的家属;我们分工合作,一个安抚和处置患者目前紧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一个根据病情轻重冷静有序的给多个专科打电话会诊……我们一起心连心与时间赛跑,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守护急诊的使命……,除夕就在这样一个既紧急又高危的状态中拉下帷幕,新年的钟声敲响,迎来了2023 年新年的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在初一的夜班患者逐渐减少,直到凌晨快 2 点时断断续续的来了几个发热、胸闷、皮肤过敏的病人,后来也有几辆警灯闪烁的 120 救护车接送和转运过来的几个危重患者,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黎明的守望,我们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的气氛回来了!瞬间我在心里祈祷:“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家人朋友平安幸福!”
“疫”路三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守在“医”线岗位,团结一心,默默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用坚实的臂膀竭尽全力守护患者及家属的安康,在 3 年漫长抗疫的答卷上,有你,有我,有他-----我们无畏无惧、无私无我,三年“疫”路,面对病毒的獠牙五爪,我们挺身而出;面对连轴运转疲惫不堪的身体,我们毅然坚强如钢。“疫”路上每一个坚守的身影都闪闪发光;每一滴辛勤付出的汗水都熠熠生辉;每一道被口罩和防护镜勒下的深深印痕是我们最美的勋章;每一个白衣执甲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疫霾散去,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户外树枝吐出了绿芽,正在春风里欢快摇曳,大地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共同迎接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