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2020 年元月起“新型冠状病毒”横空出现在神州大地,一瞬间打乱了所有人宁静的生活:口罩、核酸、健康码、隔离等等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了我们周边,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就这般高强度的防疫持续了三年。直到 2022 年 12 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发布了新冠疫情“新十条”防控优化措施,虽标志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却迎来与病毒不期而至的“最终之战”!
新型冠状疫情防控放开,隐藏在我们身体内“狡猾的病毒”让感染者急剧爆增,“高热、乏力酸痛、干咳咽痛”一系列症状接踵而至,一夜之间人人自危,医院自然成为了重灾区。
2022 年 12 月中旬开始感染者蜂拥至医院,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更是危重症高发,刹那间病房告急、重症监护告急!但疫情就是命令,这是一场只能打赢、必须打赢的战斗!所有医护工作者都严阵以待,临床诊疗依旧有条不紊开展着,殊不知更大的危机已悄然降临。当时为了抗击疫情,科室已经全员取消休假,全力以赴保障科室运转,清晰记得那是 12 月 16 日,护士王萍悄悄的告诉我:“护士长,我有点低烧,一身酸痛”。我心头一紧,突然意识到新冠病毒也在无差别的攻击我们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任务已是这般严峻,再因病减员那该怎么办?我略加思索,立即对她说道“你马上自测体温,要加强防护,先去休息一下。”并紧急召集大家线上会议,应对病房的疫情救治工作上加强部署,同时叮嘱大家注意自己身体,如出现症状及时上报,并组织储备“布洛芬”等药物。但事态发展远远超出预期,同天下午,我们神经内科七病室 20 名护士中有 6 名护士出现相关症状,治疗药物一度紧缺,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更紧急的情况同时出现了——病房患者阳性感染数也在急剧增加,使得在院危重症患者高达 33 人,而且院外求医电话仍在不断打进来,临床救护压力刹60那间升至抗疫三年来最高峰值!新冠病毒无声且凶险,我们深深明白:这是与病毒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到来了。
第二天晨会上,护士们没有往日热闹的讨论声,只有不断的干咳声,高强度的抗击疫情工作让我们这些“战士们”变得异常疲惫。“如果顶不住了,大家可以提出来休息”我率先打破了沉默。许久也没有人出声,大家明白此时的“休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可那翘首以盼的病患又是多么迫切的需要我们!“护士长,我还行”,党员刘思涵轻声回答道,因为干咳得厉害,声音比平时变得沙
哑而弱小。我环顾一圈,看到周围我的同事们一个个坚定的眼神,我明白,她的那句话正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此时共同的心声。我眼含热泪,咬紧牙关,坚毅的对着大家点了点头。那天,整个病房所有医护人员无人缺岗!
夜晚迎来了万家灯火通明,但街道尤为寂静,路上没有行人,大多数商店都关门歇业了。这场战疫,老百姓们可以闭门在家,可以静待黎明,但我们医护人员只能冲锋在这战斗的最前线,马不停蹄救助着每一位感染者,哪怕自己已经感染,只要还能站起来,我们就不能后退,更不会退!
当天深夜,预料中高热还是降临到我身上,异常的难受。我吃完药后便躺下休息,这样更好的保存体力才能让我支撑下去,带领护士姐妹们坚守岗位。家人试探着问到“要不,你休息个半天?”我坚定的摇了摇头,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和我一样的被感染和疲倦的姐妹们那坚毅的眼神:“不行,我都休息了,科室其他姐妹们怎么办?”
时间来到了 12 月 18 日,一大早赶到病房,我们的护士有的还在发烧,有的一身酸痛,起起彼伏的咳嗽声在每一个角落响起。大家各自井井有条的忙碌着,即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一个缺席的,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意志力在向病毒宣示——我们从不惧怕从未躲避!
当天半夜,手机工作群里传来震动,夜班护士易思敏已高烧到39.5°。我瞬间惊醒,立即赶赴病房询问情况。易思敏和我说:“护士长,我已服用布洛芬了,还能坚持,不用叫副班,副班也生病了。”我瞬间泪目,深知大家都在带病坚持工作。但为了保障患者和护士们的安全,我留了下来,和易思敏一起完成接下来夜班的工作。直到 2022 年 12 月底,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全员感染,但我们没落下一人,所有新冠患者均痊愈出院。我们的“最终之战”扬起胜利的旗帜!
2023 年春天到来,大伙们摘下戴了三年的口罩,删掉了使用三年的健康码行程码,热热闹闹的过着春节,人间烟火重回我们生活。我们取得了与疫情最终决斗的胜利,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来自于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来自奋斗不止的医护战友们,来自于对医学热爱的信仰,来自对人民生命的敬畏!人类历史是一部与病魔斗争的历史,将来依旧会有各种各样未知的挑战,我们都时刻准备着,用科学知识和我们无比坚定的信念,迎接每次挑战并能坚信一定能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