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不会选择医学事业?”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得到的答案中有一句是我最喜欢的。她说:“我不知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什么,但我热爱现在的这份事业。既能帮助别人,又让自身有价值感,人活着的意义大抵都是如此吧!”
儿科门急诊这里的忙碌是常态,2022 年底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更是让儿科门急诊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大部分患儿家属焦虑、紧张、手忙脚乱,患儿哭吵不断,热性惊厥、重症肺炎、急性喉炎等病重患儿数量直线上升,医护人员几乎是被“团团包围。”
疫情肆虐,挑战升级,没有一位医护人员想过往后退,全都冲在第一线。大部分医护人员陆陆续续感染新冠病毒,为维持正常的门急诊,让患儿及时得到救治,减少等待时间,儿科门诊的各位专家、教授们还未完全康复便开始正常看诊,只愿每位患儿早日恢复健康。负责儿科急诊留观的李卓颖医生几乎每日都到病床旁查看每一位患儿,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对症治疗。田朗医生感染新冠后声音嘶哑,咳嗽不断依然坚守在儿科急诊,一个班下来说的话多了,声音嘶哑加剧,仍耐心对待患儿及家属。熊梦龙医生在急诊班时遇上感染新冠的患儿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家属看着心爱的孩子难受、哭吵不安也跟着泪流满面,他不仅及时诊治,还努力安抚家属情绪,最后在积极的治疗下患儿转危为安。
感染新冠的患儿数量每日剧增,抢救室、留观室全是急危重症患儿。护士人手不足,大家忙得脚下生风。在大部分人倒下的时候,儿科急诊护士长刘海燕几乎每天都在加班,12 月 22 日从早上 7 点半工作到了晚上 11 点,23 日继续上晚班从下午 4 点工作到凌晨 1 点,24日 10 点她又出现在了科室,一直工作到下午 6 点,当天夜班一名护士高热,她稍做休息,顶替了夜班工作,从凌晨 1 点工作到早上 8 点。作为护士长,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着科室仅存的几名护士井然有序的完成着各项工作:预检分诊、抢救危重患者、新冠采样、健康宣教、安抚患者及家属……。大家佩服她急救及专业技能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同时,也心疼不已。彼时护士戴晶晶是一名怀孕 8 个多月的准妈妈,疫情汹涌而来,大家都建议她休假,可是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在主班认真核对每一位患儿的医嘱,感染新冠阳康后又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护士王思娃是儿科没有感染新冠的的“独苗”,并不是因为她有抵御病毒的抗体,而是在新冠来临时她第一时间开启自我隔离,她的家人感染后她单独在阳台吃饭,甚至睡觉她都戴着 N95,她说她不能倒下,科室需要人,家里也需要照顾,在科室最忙最难每天接诊大量危重症患儿而每班只有 2-3 名护理人员的时候,她是其中一员。感染新冠的患儿呈爆发式增长期间儿科急诊的护士们一个班下来没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但大家都没有抱怨,只希望自己的动作能快点、再快点,准确查对、及时救治,确保每一位患儿的健康,大家忙碌却有序。
被汗水浸湿发白起皱的双手,被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脸庞,疲惫不堪却从未停下的脚步……都见证着这燃烧的热血青春,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将不可估量。在这场“战疫”中,湘雅三医院儿科急诊的医护人员牢记新湘雅人的使命,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奋力向前、迎难而上,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我们保持热爱、恪守使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团结互助等精神汇聚成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为打赢这场“战疫”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有人会赞美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是英雄。其实我想说: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义无反顾!我们只是一群纯粹的坚守着内心这份热爱的普通人,大家平安康健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